梅酒香螺嘬嘬菜 江南野味的民間話本 作者:談正衡
梅酒香螺嘬嘬菜 江南野味的民間話本 出版社:遼寧教育出版社
梅酒香螺嘬嘬菜 江南野味的民間話本 內容簡介
香蕉小视频app《梅酒香螺嘬嘬菜》展現了一個不一樣的江南,有口舌惜繁華的秦淮橋下水,有舌尖下的西湖,有味蕾上的蕪湖,有茶意的江南,有風味里的故鄉。好吃好看,給江南古意平添了一分魅力!
梅酒香螺嘬嘬菜 江南野味的民間話本 目錄
一 春水新漲說蘆蒿
二 新碧春韭一茬茬
香蕉小视频app三 馬蘭頭,攔路生
四 村上椿樹
五 嘗鮮無不道春筍
六 原野食綠
香蕉小视频app七 萵筍的風土人情
八 桃花顏色莧萊飯
九 地苔皮的前世今生
十 螺螄嘬嘬
香蕉小视频app十一 遮眼大法的“水菜”
十二 我自識得菜花蜆
十三 初夏的水果
十四 梅子酒與草莓醪
十五 梅雨與梅干菜
十六 小麻條也有春天
十七 世間猶有桃花癡
香蕉小视频app十八 有多個名字的安丁佬
十九 正是河豚欲上時
二○ 于今何處覓鰣魚
二○一 鲇魚堪膾
二○二 一蝦更比一蝦艷
二○三 游西湖的“糠糠屁”
二○四 專會打水花的餐鰷子
二○五 鱖魚討巧
二○六 有綽號的黑魚
二○七 長胡子的魚
二○八 別離還有經年客
二○九 捕鱔與吃鱔
三○ 與《桃花扇》暗通款曲的江鱖魚
香蕉小视频app三○一 秦淮橋下水,口舌惜繁華
三○二 舌尖下的西湖
三○三 君子好色食紅魚
香蕉小视频app三○四 千年的魚子,萬年的草根
三○五 田螺腳的風味
三○六 石雞和“土遁子”
三○七 秋風響,蟹腳瘁
三○八 蟹醬之祭
三○九 漂魚之燴
四○一 “色相”誘人的魚雜碎火鍋
四○一 青衫紅袖費吟哦
四○二 風月花香藕
四○三 雞頭菜,民間的話本
四○四 被水紅菱挑逗的不止是味覺
香蕉小视频app四○五 “菰羹”最下“雕胡飯”
四○六 供入五臟廟里的荸薺
香蕉小视频app四○七 扁豆的詩意
香蕉小视频app四○八 隱身平常心的蒸菜
四○九 臭干子更能千里飄香
五○ 幽幽醬油豆子香
五○一 長毛的豆腐
香蕉小视频app五○二 茶干的閑情逸致
香蕉小视频app五○三 霜天爛漫菜根香
五○四 深藏白根的水芹菜
五○五 羊肉的精神外遇
五○六 有江湖味的老鴨湯泡鍋巴
五○七 無意于佳豬頭香
五○八 持刀切肴肉,洗手作湯羹
五○九 將小籠湯包進行到底
香蕉小视频app六○ 吃鍋貼喝鴨血湯的享受
六○一 見到美人不說話
六○二 人生微醺偶耽的意境
香蕉小视频app六○三 鍋里鍋外一色紅的藕稀飯
六○四 茂林楦鄧春風客
香蕉小视频app六○五 味蕾上的蕪湖
香蕉小视频app六○六 茶意的江南
六○七 當廚人物蘇大廚子
六○八 故鄉風味
梅酒香螺嘬嘬菜 江南野味的民間話本 精彩文摘
香蕉小视频app脆嫩鮮美的春筍,趁著三月春雨綿綿的濕潤,破土而出,成為盤中佳菜 。因為它是春天的,吃在嘴里,自然就是春天的滋味了。一夜春雨,筍與檐齊,是說春筍蓬勃向上,長得極快,故春筍必得適時 而食。采春筍,挑那些剛鉆出土層筍殼嫩黃的,才特別好吃。筍的節與節之 間越是緊密,則其肉質也就越為嫩滑爽口。圩區不產毛竹,所多的是水竹、 油竹,還有雅稱湘妃竹的斑竹。前二種竹,筍皆味美,唯殼上布滿麻點的斑 竹筍,鄉人喊做麻筍或苦筍的,苦不可食。下雨的時日,竹林里薄霧縹緲,剛破土的筍尖上掛著晶瑩的水珠,清新無比。這就是“雨后春筍”,其鮮嫩 清雅,可想而知。采筍時,瞄著五六寸高的新筍,腳稍一踢,啪一聲就齊根 脆脆斷了,雖是省事,但留下白嫩的一截在土中殊為可惜。通常是拿小鏟貼 住筍根斜著往土下一插,再拈著筍輕輕一提就行了。剝筍時,將筍豎割一道 口子,約劃至筍肉,從下到上完整地掀去外殼,筍不會斷裂,切出來是完整 的條狀。其實,最好吃的,是那種青潤的小野竹筍。小野竹葉細枝韌,多長在荒 寂無人處,如圩堤、墳灘上,混雜于野草荊棘中。其筍稍遲,約在四月初的 春深時鉆出地面,恍如青玉簪,剝盡外殼,細伶伶一小條,那種絕世的不染 纖塵氣質和清雅脫俗的纖纖體態,會令你觀之動容。我尤喜愛小竹筍切段同 肉絲一起炒咸菜,若是再點綴些青瑩瑩的蠶豆瓣或是圓潤的豌豆粒,那真是 活色生鮮了。“長江繞郭知魚美,好竹連山覺筍香”,是東坡的詩吧。數年前,我應 朋友邀請,去九華山下一個叫茶庵的地方探訪民間學人也是制茶大師趙恩語 ,在那里住了兩三日,餐飲山珍,無食不筍。筍是毛竹筍,肥大壯碩,底部 割斷處有汁液滲出,非常新鮮。剝凈栗色厚殼的筍,白中稍透著一層隱隱青 碧,切成厚實的滾刀塊且焯過水,與肉紅燒,或攜上小排骨并加入臘肉同煮 ,無須任何調料,肉爛即食,大缽大碗端上桌,滿屋子升逸著饞人的香氣。期間,我們下到龍池大峽谷的陡坡上看野茶樹,方才發現如同我老家的那種 小野竹無處不有,只是在崖溝石罅間更顯茂盛。春風吹拂,杜鵑花開子規啼 ,小竹筍從漫山遍野的灌木荊棘叢中探出頭來,滿眼皆是。我們住的那家,白天大人采茶小孩扳筍,留下一個老阿婆坐在門口的竹椅子上剝筍殼。她將 筍先撕出一點皮,往食指上一纏,三繞兩繞,就成一支脫去外衣的苗條嫩白 的凈筍。剝滿了一筲箕,就端過去燒一鍋開水焯一焯,趕太陽曬出去。竹樹 四合的林間,一聲聲鳥鳴清幽。應時而至的舂筍,其本身的味道已是鮮極,無須多加調味,便能充分領 略其腴嫩清新的本色。春筍越往上的部分,肉越是嫩,到了筍尖上,連殼也 是嫩得一碰就碎。春筍燒肉丁是最簡單的做法,將筍用刀拍松,切成丁,油 鍋燒熱,入鍋煸炒至微黃,即加人事先已燒入味的半熟肉丁、醬油、糖,續 上水,小火燒至湯汁收濃即成。其色澤紅亮,鮮嫩爽口,略帶甜味,雖是家 常味道,卻百吃不厭。若是花點心思,也可現學著做道春筍炒臘肉,臘肉切 條,放水煮到肥肉呈半透明狀盛起,然后把切片的筍在鍋中煸香,再放進臘 肉同炒,加紅辣椒絲和青白蒜,加鹽、料酒、雞精,就成了。春筍的吃法,可謂葷索百搭,炒、燒、煮、煨、燉都各有風味。浙人還把筍放壇中發酵制 成霉筍,燉湯喝。筍子好吃,大多情況下卻處在配角地位,仿佛清新的小家碧玉,雖居于 一隅,安寧沉靜,卻讓你怎么也難以忘懷。同時,不事張揚,是那種淡泊出 塵的意境,又略帶幾許文人清苦的氣質。我家客廳掛有一幅朋友贈的鄭板橋 的詩:“江南鮮筍趁鰣魚,爛煮春風三月初……”如今,長江鰣魚已絕跡 多年,但這并不妨礙我對鮮筍鰣魚的欽羨神往。這些年,每至春深時,我總 是要買來“江□”——又稱“□□”,做一款春筍魚,也別有一番滋味。鍋 中油熱,魚煎香,加高湯,大火燒開,放姜、鹽、味精,小火燜至魚酥油出 ,投入切成滾刀塊且焯過水的鮮筍,燒到湯汁收濃即成。品入口中,魚腴厚 春筍嫩脆,加上那種清香綿綿的筍味,仿佛咽下去的就是氤氳在時空深處的 濕潤詩情。春筍還有藥療效果,兒童患麻疹、水痘,就喝點春筍鯽魚湯,讓體內邪 氣散發出去。若能事先將鯽魚抹上鹽和黃酒腌一會兒,爆香姜片,將魚略煎 一下,這樣湯容易變得牛奶一般白。再加水,放入春筍,燒開后轉小火煮,起鍋前放點胡椒粉、蔥花,那就是絕美風味在此湯了。春筍的前身,是“金衣白玉”的冬筍。與春筍相比,冬筍嫩白,尤顯少 不更事的甜美香鮮,因此越發招人憐愛。林語堂說他自小最愛吃的菜,就是 “冬筍炒肉絲,加點韭黃木耳,臨起鍋澆一勺紹興酒,那是無上妙品——但 ,一定要我母親親自掌勺”。而在袁枚《隨園食單》里,收錄有凍豆腐一道 佳肴,就是用豆腐加雞湯汁、火腿汁,以及香蕈、冬筍久煮而成。李漁則稱 冬筍為“素食第一品”,甚至認為“肥羊嫩豕,何足比肩”!本世紀初,我在竹鄉廣德一處農家樂山莊,被人招待嘗過一味冬筍名吃 :將冬筍連殼埋入紅熾炭火中,燒燜出香味,剝下筍肉,以辣醬芝麻油和蔥 姜汁蘸食,味道熱烈,風格獨特,記憶頗深。但其奢侈的程度,卻令我至今 猶存愧疚…… 春深又一年,一支支碧玉簪般的新筍透土了,漫山遍野浮升著蓬勃綠意 。老阿婆大約又是坐在門邊的竹椅上不緊不慢地剝著筍殼,從春筍一樣的年 華起,每年春天都要這般在盈耳的鳥語里剝筍曬筍,否則,春天就沒有來過 。
- 我的微信
- 掃一掃加好友
-
- 微信公眾號
- 掃一掃關注
-
評論